栏目分类
PRODUCT CENTER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中国彩票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越南视角:谅山战役消灭中国军队19000人,自身伤亡多少人?

越南视角:谅山战役消灭中国军队19000人,自身伤亡多少人?

发布日期:2025-04-13 14:08    点击次数:130

1979年3月1日,解放军集结大批兵力和坦克,部署了306门火炮,准备对谅山市区发起全面进攻。炮火瞬间齐射,整个城市被浓烟笼罩,景象惨烈。谅山与河内之间的通讯几乎完全瘫痪,双方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均遭受重大伤亡,损失极为严重。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从越南的角度看谅山战役,这场战斗对越南军队和中国军队都至关重要。谅山位于中越边境,地理位置特殊,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越南军队在战役中采取了防御策略,试图利用地形优势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则凭借人数和火力优势,逐步推进。战役期间,越南军队在多个阵地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因实力悬殊而失守。谅山战役的结果对越南的防御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暴露了越南军队在装备和战术上的不足。这场战役成为中越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后续战局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9年2月24日,面对中国军队的迅猛攻势,越军第一军区司令部决定成立谅山方面军,并任命黄丹少将为军区副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黄丹此前担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当时,中国部队已经占领了高平,正朝着同登方向推进。面对这个战略要地,越南方面没人能确定中国军队是否会继续向谅山进军。然而,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剩下的备战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

在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夕,越南政府紧急发布了撤离指令:要求谅山地区的行政机构及工作人员迅速向河内方向转移,以便为军队的战略布局腾出空间。消息一经传出,谅山市区顿时陷入混乱,街道上挤满了匆忙撤离的民众和马车,交通几乎陷入瘫痪,寸步难行。

那天晚上,越南的领导人黎笋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内容是同登已经失守了。

尽管他之前已经有所预料,但中国军队的推进速度依然超出了他的预期。因此,他迅速发出了命令:

坚决坚守前线防线,确保谅山不失,巩固河内安全。

接到指令后,越军第一军区迅速部署了防御工事,并指派步兵第3师和北泰197团强化防线,重点守护谅山的西部和西南区域。

谅山北部和东部的防御任务由步兵327师、坦克407团以及省军区所属部队共同承担。这些军事力量被部署在关键区域,负责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据最新情报显示,越南方面正在考虑调整其防御策略,可能将导弹系统和空中力量纳入作战计划,而不再仅仅依赖地面部队来对抗中方。这一变化意味着越南可能会采取更为多元化的军事手段,以应对当前局势。

针对这一情报,越军第一军区迅速调整了防御策略,命令第272防空团在谅山城南北两侧布防。这种布局不仅能有效拦截中方空军的进攻,还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谅山前线的局势逐渐升温,紧张感愈发明显。

2月28日,越南方面收到情报,中国军队计划集结大批步兵、装甲部队和炮兵,从东部、北部和西部三个方位展开全面攻势。

越军在谅山外围遭遇猛烈攻击后,迅速展开顽强反击。与此同时,越军第337师作为增援部队,已经赶到1B公路附近的庆溪桥一带,并火速加入战场。这支队伍一抵达就立即投入战斗,与外围部队形成合力,共同抵御敌方的攻势。

仅用一天,解放军在谅山外围的猛烈攻势就迫使越军迅速撤退。

3月1日,解放军迅速实施了一项名为“万炮轰山”的作战方案。炮火密集,震天动地,导致谅山市遭受严重破坏,满目疮痍。

不久之后,第一军区第五军正式组建,黄丹少将出任司令员,皮朝汉上校担任政治委员。

越南军队中的第3师、327师、337师、338师,以及第一军区的步兵团,现在全部归第五军统一指挥。

3月2日晚上,我军成功控制了奇勒镇,与此同时,越军也退守到了奇穷河的南岸。在密集的炮火攻击下,黄丹少校下达了撤退命令。

作为后备力量,第三师部署在战略位置,其下属的第12团继续驻守1B防线,对敌方后方实施打击。同时,该团与第337师协同作战,严密管控交通要道,确保中国军队无法通过庆溪桥进入文关县境内。

在越南第5兵团发布作战指令的同时,中方部队进一步加大攻势,采取三路并进的策略,分别向520高地、黄同地区以及奇穷河大桥发起突击。

3月4日,越军第5集团军司令部在对手几乎控制整个谅山镇的情况下,启动了反击作战方案。

越南第一军区的增援部队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在谅山镇以南的区域展开防御部署。他们重点驻守芝陵、铜摩和友坚这三个关键防线,以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部队调动有序,迅速进入指定位置,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斗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一部署行动体现了越南军方对该区域战略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其快速反应和有效执行的能力。

越军第204炮兵团当时装备了36门BM-8型和40门BM-21型火箭炮,并已完成战斗部署,随时可以投入火力打击。

出乎越南政府意料的是,就在3月5日各作战部队完成部署、准备行动之际,中国方面突然宣布从越南撤军。面对这一突发状况,越南国防部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叫停了即将发起的反击作战计划。

越南政府在战后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谅山战斗中,他们声称击毙了超过19000名中国士兵,并摧毁了76辆坦克和装甲车。

越方把中国军队的撤退解释为谅山军民共同抵抗外敌的结果。他们还给第5军团起了个“赤狼军”的名号,同时把337师称为“庆溪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发布命令,开始执行撤离任务。这一决定标志着当前军事行动的结束,部队将逐步返回原驻地。撤军过程将有序进行,确保人员和装备安全返回。此命令体现了军队对和平的承诺,同时也为地区局势的稳定创造了条件。整个撤军行动将在上级的指挥和监督下完成,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

谅山省位于越南北部,是战略要地,掌控此地意味着距离越南首都河内仅一步之遥。

越南政府深知谅山的战略重要性,因此在军事部署上格外谨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黎笋政权在此地投入了大量精锐部队。其中,享有“金星师”美誉的第3师与第338师协同地方武装力量共同驻守,总兵力规模达到了两万余人,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民兵组织。

在解放军攻克同登后,越南政府迅速调遣第327师、337师以及北太省197团的部分部队前往增援。此时,谅山地区的防御兵力已接近四万人,而这还不包括其他非正规武装力量。可以说,谅山成为了越军兵力最为集中的战略要地之一。

为了迅速攻占谅山并消灭越军主力,中国军队在战斗初期调动了第55军和43军(不包括129师),总计五个师的兵力。随后,预备队中的54军161师和50军148师也被投入战场。到3月4日,解放军已基本控制了谅山市区的大部分区域。

当时,中国军队已经达成了主要的军事目标,对河内构成了显著的压力。因此,在3月5日,中国政府向全球宣布了撤军的决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和云南边境地区对越南入侵者展开的自卫反击行动,现已完成预定目标。自3月5日起,部队开始有序撤回境内。

当时,中国向国际社会明确表态:我们不会侵占越南的任何领土,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

国内指令传达至前线的解放军部队时,尽管部分官兵内心有所抵触,但他们依然严格遵循中央军委的部署。通过各级指挥员的详细传达,全体官兵深刻认识到,此次行动不仅仅涉及军事层面,更是一场关乎政治的战略博弈。

在中国宣布撤军的同时,越南政府迅速下达了全民动员指令:规定所有18至45岁的男性以及18至35岁的女性必须加入民兵游击队。

面对紧张局势,越南政府逐渐摆脱了内心的恐惧,转而加大国内舆论攻势,大肆宣扬其在面对中国强大军事力量时,如何成功"固守防线,保卫首都"的所谓壮举。

黎笋集团将中国军队的撤退行为曲解为他们的所谓"胜利",这种荒谬的自我吹嘘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他们无视事实真相,将对方的主动撤离当作宣传工具,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狭隘的政治目的。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仅无法掩盖事实,反而凸显了他们的无知与狂妄。

真相终将浮出水面。在部队撤退过程中,越军游击队的持续袭扰让许世友将军做出了果断决定:在撤退路线上布置地雷,并彻底销毁所有无法带走的物资,确保中国援助的物资不落入越方手中。这一举措有效阻止了越军的追击,同时也切断了对方获取我方资源的可能性。

越南政府此举无异于自食其果。他们的决策不仅导致北部关键经济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还意外暴露了其隐藏的战略意图,有效遏制了其扩张势力的企图。这一系列后果直接削弱了越南当局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使其陷入被动局面。

根据战后数据分析,在谅山战役中,双方的实际伤亡数字与越南官方公布的数据存在较大出入。具体来说,越方提供的数据存在明显的夸大倾向,与实际情况不符。

根据战报数据显示,中国军队在对越作战中取得显著战果,共计消灭敌军10509名,其中击毙10401人,俘虏108人。越南陆军第三师在此次战役中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中国方面,第55军在战斗中伤亡4900多人,包括1249名官兵壮烈牺牲。

3月16日,中国军队完成了全部撤军行动,标志着这场军事冲突正式画上句号。面对既成事实,越南政府最终同意就边境争议问题与中国展开和平谈判。这一结果体现了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立场,也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越南当局在后期继续表现出扩张意图,尤其在老山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企图对中国领土进行侵犯。中国一贯秉持明确的立场,即“我们不主动挑衅,但若遭受攻击,必将坚决反击。”

在谅山战役中,越军遭受了重大打击,不仅军事防御设施被大量破坏,关键的经济基础设施也严重受损。这场战役对越南的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越南媒体对谅山战役的报道显然不够真实。关于撤退行动,许世友上将曾表达过他的看法:

中央政府发布撤军决定的时间点非常精准,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完全符合局势需要。这一时机选择显示出对整体形势的准确把握,既避免了仓促行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又防止了拖延决策导致的不利后果。这样的时间安排体现了决策层对局势的深入研判和周密考虑,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通过这一恰到好处的决定,中央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为后续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过早行动无法有效遏制黎笋集团的扩张,过晚则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误解和质疑,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时机选择至关重要,既要有力打击对方,又要避免外界对行动动机产生怀疑。

中国明确向国际社会传达了立场,同时也让越南背后的苏联清楚认识到,这场冲突并非中国主动挑起。事实上,越南方面屡次无视警告,采取激进态度,最终迫使中国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这场战争完全是越南方面不断挑衅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中方采取的军事行动完全是出于自卫需要。在完成既定目标后,中国军队迅速撤离越南境内,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不侵占越南一寸土地"的承诺。这一撤军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言出必行的外交原则,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正义立场,既不谋求他国领土,也不干涉他国内政。此次军事行动仅限于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在达成战略目标后立即撤军,彰显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时的克制与理性。

中国通过军事威慑和政治压力双管齐下,逐步削弱越南在国际社会中的支持基础。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强硬姿态,也展示了其在政治层面的影响力。随着中国持续施加压力,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盟友和合作伙伴将逐渐减少,从而进一步孤立越南。这种内外兼施的策略,正是中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不仅巩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也有效地遏制了越南的发展空间。